卖家们进微信常见的几种原因:
1、听人家说微信营销得做,不做要后悔,就开搞了。
2、跑朋友圈卖假货、A货。
3、微信是小时级打开的应用,流量非常大,借助这些流量卖东西。
4、拿微信做服务并促进重复购买。
第一种咱就不聊了。第二种现在很猖狂,于是有了那个段子“有个朋友每天在朋友圈卖奢侈品,第一次我没理她,第二次我还没理她,第三次,我把她拉黑了”。
今天咱主要说第三和第四种。我觉得第三种目的很简单也很正常,属于商户们一贯的思维;第四种一般是眼光比较靠前的商户,需要有耐心慢慢积累,可以受益的也应该会更持久。
走货
做淘宝直通车和钻展,是走货;买聚划算坑位,也是走货;报名唯品会、京东团、当当、聚美,都算走货。(不完全统计,皇冠级卖家年销售额的20%以上得用来付广告费,超过30%的卖家大有人在。)
微信有七亿用户,每天也是上亿的流量,在微信同样可以走货。
有品牌、有关系、有门路的,找易迅(现在是京东了)报名,他们在微信“我 >我的银行卡 >精选商品”下面有个商品列表,每天百万的流量过万的订单。前些天有朋友报名了活动,当天能有一百多单,看起来也还行。不过他们坑位有限,运营的人手有限,又在两家公司的交割整合期,对接不是那么简单,要搞得有耐心。(小编注:本篇文章编写时间较早,目前京东与易迅已经完成交割整合)
没门路的人,搞个支持支付宝付款的店铺系统,上架商品。然后发动全公司员工和朋友,炒作朋友圈。同时配合自己的店铺活动,把各种文案和图片搞的诱人点。一次活动也能有个十来单,然后自己跟自己说“刚开始呢,后面肯定会不断翻倍的”。挺开心。
这两种搞法,都不需要学习和了解什么是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有啥规则该怎么玩,反正就是微信流量大,借流量走货,跟公众号毛关系没有。
所有这些走货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花钱买流量或者花精力炒流量(算下来成本应该差不多),搞订单,赚利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过程中没有客户沉淀,没有流量沉淀,仅有的沉淀是“库存”。
只要ROI还行,有利润赚,该走货就得走货,能赚钱当然可以干。
沉淀老客户
十年下来,有些卖家累计了上千万的顾客,但依然没有办法没有途径跟他们进行沟通。于是,不断的花钱买流量,走货,今天停了广告今天就没有订单,明天不打折明天就没有销量。
作为零售业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电商卖家却只有供应链,没有客户、没有流量、没有数据。做着只有一条腿的瘸子。
几乎所有卖家都尝试过群发邮件,尝试过群发短信,效果越来越差。因为消费者免疫力在提升,智能手机屏蔽了短信。
大家还尝试过做自己的社区论坛,失败。尝试过做自己的APP,失败。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不会呆在一个商家的家里,他们一定会很快就离开。怎么办?
答:他不到我这里来,那就只能去他呆的地方,守着他。
于是,微信公众号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微信团队为了整体的用户体验,对个人微信号有诸多限制,他们希望商家可以用“微信公众号”来做这个)。
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去顾客经常呆的地方,把忠诚客户变成粉丝,没事不骚扰他,我就在那里他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找到我,每两周有一些联系。在这做服务,促进老顾客重复购买,让老顾客告诉我他接下来想我们家出什么样的款型。
一边走货,一边拉粉丝,一边做服务,顺便留住老顾客继续购物。对一个皇冠卖家来说,半年上万个粉丝,每月两百订单已经很常见。这只需要一到两个人,带着维护着,即可。也许赚不了大钱,但至少值得把自己另外一条腿尝试性的慢慢接上。
走货和维护老顾客可以交叉并行
回过头来说,卖货和维护老顾客其实并不冲突,但也确实是两码事,不能混做一谈。
去银行卡那个频道下面报名卖货,但那个卖完也就完了和钻展没啥区别,消费者不会成为粉丝;也应该自己运营好公众号,能引导订单过来交易就引导过来交易,这边除了交易还有粉丝,还有沉淀,但很难一下子有很大的订单(有很多商家去微博做广告,把人引来用微信购买,购买成功之后消费者成为粉丝,这个效果很好)。
炒作朋友圈流量是“微信电商”,入口频道报名卖货是“微信电商”,甚至某些微信大号帮你群发卖货也是“微信电商”(这个不能用微信支付只能绕到支付宝或财付通,有机会再细说),自己做公众号也还是“微信电商”,但不同的做法能达到的目的不一样,他们之间也不冲突。可以都做,也可以只做一两种,不能方式方法达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是要继续在微信走货抢短期的红利,还是在微信积累粉丝把这里当作维护老顾客的大本营,抑或是两件事情同时并行。你怎么考虑的,得自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