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这一通讯工具,微信自媒体的出现也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更加奠定了互联网时代变幻莫测的新媒体力量。如今,无论是在商超、街道、公交车还是家里,总能看到“手机族”之间特别的交流方式。面对全国7亿人次下载的社交软件,微信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诞生。
自媒体的出现,无疑也是给传统媒体一记重创。以聊城为例,各大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已以“日”为单位快速下降,电视台各大栏目的收视率也逐“月”下滑,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免一降再降,商家对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更是少之又少,传统媒体被迫改变运营重心,纷纷指向自媒体的这一新型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注入下的生活方式中,人们渐渐习惯了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东西,从非主流到主流,这种习惯已成为时尚。本期开始,我将整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方便大家阅读的同时,多一些不同角度理论的积累。
认清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从最初的微信1.0版本摇一摇、附近的人等简单功能,发展到如今微信6.3.7版本的语音、视频聊天,位置、社群等强大功能,再到现在的微商,不断变化的微信游戏规则并非只是腾讯在引导,而是有了用户需求才构建了市场。我比较喜欢总结研究,微信到底解决的是什么?微信最终解决的是人的需求与沟通方式,把人研究透,就很容易学习微营销。现在人们微信通讯录的好友大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手机电话簿的名单数量。
扫码“后服务”
现在铺天盖地的商家微信号在某种力量的催动下挤满了我们的手机,绝大部分商家都是通过免费赠送礼品来吸引用户。我看过一位朋友的手机微信,关注订阅号26个,公众号12个,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多,他笑着告诉我说是因为被商家的礼品吸引,扫码关注就能送抽纸,有的更是送黄金,哪有不扫的道理。
扫码是件很“开心”的事,用户高兴领礼品,商家高兴多人气,可送完之后,没有后续的服务与内容提供给用户,用户只能迅速取消关注。关于这一现象,相信很多商家颇感头疼,用户不等于顾客,如何抓住客户才是整个微信运营的关键点,在获得用户的同时,怎样给用户持续提供内容与服务,是坚定他们“忠实度”的唯一办法,要坚信“小众”可以去影响“大众”。
越简单,越好玩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移动手机端,社交软件的增多,不论什么平台,只要有用户就是好平台,没用户一切就是白扯,谁有了用户,谁就容易成功。怎么简单就怎么玩,用户参与越多越容易成功,一定要好玩,还要有奖励机制,不要给用户设门槛,设一个门槛就会丢失一部分用户,成功的一个项目,都是先玩出来的,用户感觉爽了,自然会分享和买单。
“该死的”标题党
关于内容,自媒体运营商都知道,标题是吸引用户点击的唯一方式,好的标题与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分享。同样是标题党,过分夸张的呈现,反而会成为掉粉的关键因素,现象就是所打开的内容不能满足用户的渴望需求。更有甚者,有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需要你“转发后才能继续观看(阅读)”,或者某些诅咒、谣言类的文章会在消息最底部出现“中国人转起来”、“不转会有倒霉事降临”等字眼,诱导用户转发。这样的内容层出不穷,只会给微信公众号营销不断添乱。
空讲“内容为王”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从最初的微信1.0版本摇一摇、附近的人等简单功能,发展到如今微信6.3.7版本的语音、视频聊天,位置、社群等强大功能,再到现在的微商,不断变化的微信游戏规则并非只是腾讯在引导,而是有了用户需求才构建了市场。我比较喜欢总结研究,微信到底解决的是什么?微信最终解决的是人的需求与沟通方式,把人研究透,就很容易学习微营销。现在人们微信通讯录的好友大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手机电话簿的名单数量。
分清噱头和卖点
现在媒体信息量太大,只是做小打小闹的传播容易被淹没,需要找到能有头条价值的事情,才能有关注。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分清噱头和卖点的区别,挖掘可头条的素材,分清段子。科技圈做产品上头条就得靠真枪实弹,其中“抢首发,做第一”最直接有效。
在和朋友交流中,说到大数据,现在似乎很多“专家”都在讲大数据,这不免有些过于太笼统,大数据不是一个媒介和一个行业的统称。每个行业、产品,以及每个消费平台都有自己的大数据,百度、京东、阿里、淘宝指数、微信等,都是大数据的分析平台,但这些只能作为借鉴参考,并非绝对。
世面上很多微信、微营销培训,个人建议不要盲目跟风学习,很容易误倒你的思想,根据公司情况,对接你未来有需求的资源,学习是好事,更需要学会过滤,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用微信的平台去学习马云的经验,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与寻找对应资源。毕竟马云是制造规则的人。
另外,作为现代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时代,“搂草打兔子”绝非是理智的选择,做产品亦是如此,毕竟,10个10%不等于1个100%。